隔離病房:具有采取相應隔離措施、有效防止病原體從感染者傳播給其他患者及醫務人員的功能的病房。如隔離病房應設立單獨通往室外的通道或陽臺等。
醫院負壓隔離病房環境控制要求(GB/T 35428-2017)
負壓隔離病房:用于隔離通過和可能通過空氣傳播的傳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的病房。采用通風方式,使病房區域空氣由清潔區向污染區定向流動,并使病房空氣靜壓低于周邊相鄰相通區域空氣靜壓,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向外擴散。
醫院隔離技術規范(WS/T 311-2009)
負壓病房(區):通過特殊通風裝置,使病區(病房)的空氣按照由清潔區向污染區流動,使病區(病房)內的壓力低于室外壓力。負壓病區(房)排出的空氣需經處理,確保對環境無害。
負壓病室:適用于經空氣傳播疾病患者的隔離。
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救治設施設計導則(試行)
第八條 應急救治設施應當結合實際需要設置負壓病房和負壓隔離病房。病房與醫護走廊之間的物品傳遞應當采用雙門 密閉聯動傳遞窗。
第三十三條 負壓隔離病房(包括 ICU)設計應當符合下列規定:
1.采用全新風直流式空調系統。
2.送風應當經過粗效、中效、亞高效過濾器三級處理;排風 應當經過高效過濾器過濾處理后排放。
3.排風的高效空氣過濾器應當安裝在房間排風口部。
4.送風口應當設在醫護人員常規站位的頂棚處,排風口應當 設在與送風口相對的床頭下側。
5.病房與其相鄰、相通的緩沖間、走廊壓差應當保持不小于5Pa的負壓差。門口宜安裝壓差顯示裝置。
6.可根據需要設置房間加濕器,保證房間濕度
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準(T/CECS 661-2020)
負壓病房:采用空間分隔并配置通風系統控制氣流流向,保證室內空氣靜壓低于周邊區域空氣靜壓的病房 。
負壓隔離病房:采用空間分隔并配置全新風直流空氣調節系統控制氣流流向,保證室內空氣靜壓低于周邊區域空氣靜壓,并采取有效衛生安全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傳染的病房。
7.0.3 負壓病房送風口、排風口的位置應參照負壓隔離病房的規定設置.
7.0.10 負壓隔離病房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:
1.應采用全新風直流式空調系統。
2.送風應采用粗效、中效、亞高效過濾器等不小于三級處理, 排風應采用高效過濾器過濾處理后排放。
3.排風的高效空氣過濾器應安裝在房間排風口部。
4.送風口應設在醫護人員常規站位的頂棚處,排風口應設在與送風口相對的床頭下側。
5.負壓隔離病房與其相鄰相通的緩沖間、緩沖間與醫護走廊 的設計壓差應不小于5Pa的負壓差.門口宜安裝可視化壓差顯示裝置。
6.重癥患者的負壓隔離病房可根據需要設置加濕器。
傳染病醫院建設標準(建標173—2016)
第三十三條 負壓隔離病房墻面、地面及天棚以及門窗應選擇無縫隙、氣密性好的產品材料。
條文說明:
第三十三條 負壓病房、負壓手術室為傳染病醫院中采取特殊氣流控制的 部門,由于氣流組織有特殊要求,以上房間的門窗要求選用氣密性好、構造嚴密的產品。墻面天棚應注意縫隙嚴密,避免透氣漏風, 影響負壓效果。
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規范(GB 50849-2014)
負壓病房:采用平面空間分隔并配置空氣調節系統控制氣流流向,保證室內空氣靜壓低于周邊區域空氣靜壓,并采取有效衛生安全措施防止傳染的病房。
負壓隔離手術室:采用平面空間分隔并配置空氣調節系統控制氣流流向,保證室內空氣靜壓低于周邊區域空氣靜壓,并采取有效衛生安全措施防止傳染的手術室。
7.4 負壓隔離病房
7.4.1 負壓隔離病房宜采用全新風直流式空調系統。最小換氣次數應為12次/h。
7.4.2 負壓隔離病房的送風應經過粗效、中效、亞高效過濾器三級處理。排風應經過高效過濾器過濾處理后排放。
7.4.3 負壓隔離病房排風的高效空氣過濾器應安裝在房間排風口處。
7.4.4 每間負壓隔離病房的送、排風管上應設置密閉閥。
7.4.5 負壓隔離病房的通風系統在過濾器終阻力時的送排風量,應能保證各區壓力梯度要求。有條件時,可在送、排風系統上設置定風量裝置。
7.4.6 負壓隔離病房送排風系統的過濾器宜設壓差檢測、報警裝置。
7.4.7 負壓隔離病房應設置壓差傳感器。
7.4.8 負壓隔離病房與其相鄰、相通的緩沖間、走廊壓差,應保持不小于5Pa的負壓差。